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医生团队
医保须知 医保问题 癫痫疾病 精神疾病
主页 > 医院新闻 >

精神疾病≠精神病,误解和偏见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发布时间:2019-12-27 10:07:32   来源: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当今社会,很多人对精神疾病存有很深的误解和偏见,即使是得了精神疾病也不愿意承认,更甚者会觉得因精神疾病去医院接受治疗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容易让别人误以为自己患有精神病,讳疾忌医,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那么,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偏见有哪些?我们采访了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精神疾病诊疗专家王奎星,请他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歧视与病耻感:“有精神疾病差不多就是疯了”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01年指出:“心理和行为障碍患者康复的最大阻碍就是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和与之相连的歧视。”面对陌生的、异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人和事,我们一般会感到害怕,会不自觉想要远离和逃避。

  不幸的是,强烈的恐惧汇聚到一起就容易造成对他人的其实和压迫,并且波及到没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结果就容易造成讳疾忌医——有精神疾病了也不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患者不仅要饱受疾病的折磨,还会受到自己内心的耻辱与他人歧视的折磨。

  精神疾病患者为什么会有病耻感?这往往与患者本身及他人对精神疾病的误解有关,在很多人眼中,精神疾病患者是可以和“疯子”划等号的,他们有着很强的侵略性和攻击性。王奎星主任表示:目前关于精神疾病与暴力行为的关系尚无定论。相关研究指出的精神疾病和暴力行为有关,也仅限于精神分裂症、间歇性精神病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特定类型的精神疾病,而且这只是一部分群体,单单因为一些个例的表现就对一整个群体产生歧视并让他们因此对疾病感到羞耻是非常不公平且有害的。

  夸大后果:“得了精神疾病,这辈子就完了”

  很多人对精神疾病有这样的误解:似乎与精神疾病联系上之后,一个人的命运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样,好像精神疾病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被缠上这辈子就完了。

  虽然关于精神疾病,医学上还存在很多难解的问题,但大量康复案例表明,通过药物、心理咨询、亲友的支持、专业的诊治,精神疾病是可治可控的,而且,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明星也会勇敢地站出来诉说他们曾经患过抑郁症或者其他精神疾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自己的事业。

  道德化:“离ta远点,ta精神有问题”

  “什么抑郁症,就是懒,有时间抑郁,还不如多做点儿有意义的事。”、“自杀真的是大不孝,你没想过你的父母吗?”“真是瞎矫情,一点儿事就说自己抑郁了。”……很多人在不了解真实情况下,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往往是害怕、躲避、歧视,很多时候还会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指责他们,持有这样态度的人,一旦他们自己或亲人患上了精神疾病,就会遭受到上面所说的严重的病耻感,导致病情加重。

  人生的问题堆积如山,并非全都是精神疾病。当标准被诠释的过分宽松,强迫、不愉快的重复行为与冲动性的自我沉溺,便显得难以区分。如果我们容许个体被过度诊断为“病人”,就等于创造了一个“生病的社会”。当一个人有了精神疾病标签,无论ta是都诊断患有精神疾病,都有可能遭受到四面八方的污名印记。

  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控制病情发作,回归正常生活。但是,还有很多患者未能及时接受专业治疗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甚至还有一些触动我们内心的自杀事件发生。

  “比起精神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社会的歧视和患者由此而生的病耻感才是精神疾病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最大障碍。在此,呼吁全社会正视精神疾病,摒弃歧视和偏见,对精神疾病患者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一份关心和关怀!”王奎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