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医生团队
医保须知 医保问题 癫痫疾病 精神疾病
主页 > 精神科 > 强迫症 >

重度“强迫症”生活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2-03-25 16:08:46   来源: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你试过以一种极度规整的方式生活吗?

  7:00 起床

  7:15 熨烫床铺

  7:20 洗澡

  7:40 整理浴室

  8:15 出门

  8:22 刚好经过红绿灯

  9:00 到达单位

  衣服要按照颜色分类,床铺用品都要洁白,时刻折叠整齐。

  每件物品都要摆正,食物残渣立刻清理。

  说了要几点出门就要几点出门,就算提前准备好,站在门前数秒,也绝不提前出发。

  这几段场景出自一部喜剧电影——《温暖的抱抱》。

  最重要的是,以上这些并不只是简单的个人习惯和偏好,而是一个人想要活下去就不得不精密执行的步骤和计划。

  男主鲍抱,一位强迫症患者,一直过着前面提到的那种“规律生活”。

  当然,规律是更好听的讲法,其实用僵化来形容更为妥帖。

  每天在固定时间起床,固定时间睡觉,固定时间通过固定的红绿灯,甚至在固定时间放屁......

  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鲍抱严苛地执行着自己制定的每个计划,不容许任何意外出现。

  他的生活僵化刻板、灰暗死沉。

  不是没试过改变,但每次东西没摆对、时间没整好,鲍抱就感觉“很不对”,焦虑得不行,只有把事情老老实实地按照计划完成,才算是舒服了。

  强迫症

  随着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的发展,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 第五版,强迫症是指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

  首先,强迫思维的本质是一些反复的、不请自来且无法控制的侵入式想法或者冲动,往往会引起个体的焦虑或者痛苦。

  一个人越想努力摆脱它们,这些想法或者冲动就会变得越强烈。

  而强迫行为则是一些个体为压抑或者摆脱这些想法而重复做出的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核对)或者精神活动(例如,祈祷、反复默诵字词)。

  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

  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意图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因此,如何判断自己如频繁洗手或者整理物品的行为算不算是强迫症,关键在于它们对你带来的焦虑和痛苦程度。

  无论是强迫思维还是行为,都是相对耗时的,且常常会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感觉,同时也会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和影响。

  日常生活中,我们正常的担忧大多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及精力,更不会带来强烈的痛苦感,所以这些并不会被归为强迫症的范畴。

  举个例子,如果出于对疫情的担心,洗手时会比往常更仔细,时间更久一点,这并不算强迫症,但是如果在洗手时有自己的特定步骤,比如数数123或者重复多次后还觉得没洗干净,再或者花费了自己大量时间且影响了生活质量,那就很有可能是强迫症了。

  强迫症具体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多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

  1、遗传因素

  强迫症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2、个性特点

  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就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

  3、不良事件、应激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

  比如,影片中鲍抱也曾是个软萌的小孩——他不是天生就这样“怪异”。

  他成长于一个被高度强迫症环绕的家庭中,每当他想要爸爸妈妈的抱抱时,都会以“人类的皮肤表层有很多细菌,我们不能拥抱。”的理由拒绝。

  6岁生日的时候,因为又一次渴求“温暖的抱抱”被拒,小鲍抱把爸爸妈妈送的 “抱抱熊”扔到了一旁。

  在帮他捡回来的过程中,鲍抱爸爸被一辆突然冲过来的车子撞飞,再没有醒来。鲍抱妈妈受到打击,进了精神病院,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这样的打击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更何况,他觉得是自己造成了这一结果——如果我没有“不听话”,没有要抱抱,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不会离开我?

  从此以后,鲍抱变了,以前的鲍抱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爸妈强迫症式生活方式的、背负着巨大阴影与创伤的鲍抱。

  生活中,如何摆脱这种强迫行为、冲动

  其实强迫症不是完美主义的产物,也不是普遍认为的洁癖、挑剔,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

  约75%的强迫症患者有焦虑障碍,50%-60%有重度焦虑障碍,15%-20%的强迫症患者还患有重度抑郁障碍,约一半以上的强迫症患者有时会出现自杀想法,多达1/4的强迫症患者企图自杀。

  一旦确诊为强迫症,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

  心理治疗

  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例如,暴露治疗)和森田疗法等。

  1、暴露治疗:指让患者逐渐地和反复地暴露于引发强迫观念、行为的事物面前,同时禁止患者采取强迫行为。通过反复的暴露治疗,患者的不适或焦虑情绪将逐渐消失,让他们明白强迫行为并不是减轻焦虑、恐惧的唯一途径。

  2、森田疗法:强调患者对症状“接纳客观、为所当为”,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现实,不强求改变。学会接受症状,不予抵抗的同时,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