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医生团队
医保须知 医保问题 癫痫疾病 精神疾病
主页 > 精神科 > 抑郁症 > 抑郁症常识 >

谁说少年不知“愁”滋味!

发布时间:2022-04-23 16:14:37   来源: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如今,抑郁症不再是令人陌生的事物,但还是鲜少人了解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

  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抑郁检出率也随之上升。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医院,第一句话就是“(孩子)小时候特别乖,成绩也好,一上初中(或者高中),突然就不行了”。

  家长口中的“不行了”,通常是指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学不进去,不肯上学。

  以前很听话的孩子,突然就不听话了,父母可能一句话没说对,他就发脾气,摔东西,大哭。更严重的还会在学校用圆规、裁纸刀划腕,有自残甚至轻生的倾向。

  这其实就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但很多家长会将孩子的种种“逆反行为”归咎于青春期。

  01青少年抑郁正在蔓延

  这些年,门诊和住院病房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我接诊过的最小来访者是12岁。

  青少年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除了学业压力,体内激素水平也在变化,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多种因素叠加就容易诱发情绪的巨大波动。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18-34岁)的抑郁检出率为24.6%,相当于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可能抑郁。

  根据我的经验,青少年抑郁症大致可以总结出几大诱因。

  首先是学业压力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一般比较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小学阶段也会安排很多课外班,但这些做法其实不太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主要部位还是边缘系统等皮层下结构,这些部位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调节情绪,比如寻找自己的兴趣、伙伴,学习如何处理情绪等。

  但由于父母的安排,很多孩子这个阶段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知识了,大脑额叶的认知功能得到了开发,但情绪调节功能的发育却被抑制,甚至停止发育,从而导致孩子遇到困难时容易受挫,甚至发展为抑郁。

  其次遭受暴力,包括家庭暴力和校园霸凌

  其实在校园被霸凌的孩子,很多都曾在家中遭受过暴力,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主性受到了根本性的破坏,容易害怕和胆怯,被人觉得好欺负。

  还有一些孩子,在家中被父母严格地控制和要求,在外也容易变得拘束,表现得比较老实听话,很容易变成被霸凌的对象。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家庭不稳定。

  从临床经验看,孩子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家庭,多见一种情况——妈妈比较强势,爸爸的角色缺失。

  这种家庭的孩子,很可能会陷入妈妈的控制,他们通常会牺牲自己的欲望去满足妈妈的期待。更糟糕的情况是妈妈和爸爸都缺失了,比如父母都忙于工作,或者孩子被寄养在老人、亲戚、保姆身边。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对爱极度渴求,害怕被抛弃。

  虽然抑郁症有遗传的可能,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比一般人群高,但更重要的还是成长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02青少年“不那么典型”抑郁的症状

  不同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而且这些表现,经常被误认为其他的问题。孩子的求救,常常会被或粗暴、或粗心地忽略掉。

  1. 脾气大、青春期叛逆?

  不,这也许是抑郁症状。

  有研究发现,未成年人抑郁时,会伴有冲动、易怒,这看起来很难让人联想到抑郁症。

  一项针对 1400 多名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被诊断有抑郁症的孩子当中,41.3% 有易怒的表现。

  而且,男孩似乎更常通过发脾气表达抑郁——在有易怒表现的孩子中,73% 是男孩。

  2. 成绩一落千丈、厌学?

  学习成绩下降也是青少年抑郁的常见表现。

  抑郁症会影响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精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上难以集中精神,或觉得听不懂,导致成绩下滑。

  心理学家发现,抑郁是和上学困难联系得最为紧密的情绪问题——出现上学困难表现的孩子,通常也有明显的抑郁情绪。

  3. 总是抱怨身体不舒服?

  这可能不仅仅是身体问题。

  因为还处在心智的成长期,青少年对情绪的觉察能力不够完善,他们很难清晰地表达情绪,因此,常常会通过躯体不适才能将情绪释放出来。

  抱怨身体不适,也是儿童青少年在经历抑郁时,最常用的求助方式。

  研究发现,当孩子每天都感到腹痛时,他们患抑郁症的风险接近 50%。

  除此之外,头晕、失眠、食欲不振、过敏等,都是抑郁的青少年常常会出现的症状。

  03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症?

  1. 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抑郁症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干预。药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药物改变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的水平,心理咨询则是通过心理层面帮助儿童青少年学会如何调节情绪以及应对客观困难。

  临床上将抑郁症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由精神科医生来给出诊断。

  重度的抑郁症通常医生会建议“必须要先服药治疗”,因为这时患者的症状较重,很难通过心理咨询或自我调节的方式改善,需要先通过药物来改善身体层面的机能,等情绪稳定后再进行辅助的心理咨询。

  中度的抑郁症医生往往会根据个案情况建议采用药物治疗或心理咨询,或两者相结合。轻度的抑郁症通常可以不服药,通过心理咨询进行调整。

  但具体到每个个案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及时就医、严格遵循医嘱服药、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2. 情绪上,尽量保持平稳。

  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肯定会有焦虑、难过的情绪,这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家长的情绪如果不加以调节,可能就会传递给孩子。

  所以,家长也要调整好情绪,心态放平和,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才能为孩子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3. 沟通上,多倾听、多理解、少说教。

  避免批评孩子因抑郁症而产生的一些负面行为、情绪或态度,不要总是使用命令的语气。

  多倾听,多做出理解的表达,但是不要刻意鼓励。如果可能,在开放、平等的对话中,可以尝试讨论孩子抑郁症的症状,并给予适当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们明白,他/她并不是孤单的、是被关心的。

  4. 态度上,接纳孩子,也包容自己。

  孩子得了抑郁症,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是自己的过错,变得愧疚、自责。

  关于抑郁症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

  因此,不要怪罪自己,更不要怪罪孩子,学习心理健康、抑郁症相关的知识,积极接纳孩子、接纳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5. 行为上,鼓励孩子尝试运动、社交,多陪伴。

  可以鼓励孩子经常出门散步或适量做些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情愿,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或者亲自陪伴孩子进行,避免强迫、威胁的态度。

  另外,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和同学、朋友一起聊天、吃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