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医生团队
医保须知 医保问题 癫痫疾病 精神疾病
主页 > 精神科 > 失眠症 > 失眠常识 >

小学生出现失眠症状和社交焦虑有关

发布时间:2021-09-27 13:55:08   来源: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失眠状是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通常包括三个核心表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及早醒,是近年来凸显的心理健康和适应问题。特别是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学业竞争和发展压力,小学生睡眠问题(尤其是失眠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家长及教育部门等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就失眠症状的核心表现来看,小学生平均入睡时间为18.7分钟,但30分钟内不能入睡比例为12.4%,60分钟不能入睡的比例为3.9%;此外,8.1%的小学生每周至少3天出现早醒情况;从总体睡眠时间来看,小学生晚上平均睡眠时长在9个小时左右,显著低于我国颁布的有关学生健康和卫生工作条例中的规定(10小时左右) 。

  失眠是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失眠会造成身心亚健康,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甚至轻度认知障碍,并会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增多。对小学生而言,诸多研究发现也表明小学生睡眠问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成绩。因此,探讨小学生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小学生失眠症状会受到内部个体因素(如社交焦虑、身体健康状况和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的影响。其中,学业是儿童小学阶段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由于父母对学生孩子学业成绩的重视,学业压力是童年期常见的压力体验,也是影响儿童发展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业压力指学生在学业活动中需要承受外界或自身的精神负担,甚至由此引发的心理或生理反应。研究表明,在控制消极情绪后,压力和睡眠是个体健康有效的危险预测因素;且学业压力大的学龄儿童经常出现睡眠障碍,过大的学业压力会导致学生出现失眠、早醒、易醒、睡眠时间短等不良症状。

  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外部因素(即学业压力)对小学生失眠症状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假设学业压力也能够正向预测小学生失眠症状。

  此外,社交焦虑也会造成小学生的失眠症状。社交焦虑是日常社会交往中常见的心理不适,是指个体在面临社交情境时,所表现出的紧张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甚至是回避行为的现象。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认为,社会焦虑可能造成学生的社会孤立以及较差的自我知觉,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

  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的焦虑症和相关障碍均会伴随着睡眠障碍等问题;针对正常被试群体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社交焦虑与白天过度嗜睡等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我们假设:小学生的社交焦虑能够正向预测其失眠症状。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社交焦虑在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还有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与社交焦虑密切相关,差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这说明,学业成绩上的劣势和压力是影响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发现共同提示,社交焦虑可能会在小学生学业压力与失眠症状之间起到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