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30 17:13:15 来源: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日常语境里,“强迫症”往往带着调侃和自嘲的意味,让人联想到极度追求整洁、完美主义,有点“过”、有点古怪,甚至还点好笑的小习惯。比如:
强迫症,可能是被误解最深的精神疾病。
01 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
强迫症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残性疾病”的前10名,患病率达1.63%,是排在抑郁症、酒精/药物滥用和社交恐惧症后的第四大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02 强迫症真正体验
“在怀孕的时候,我深信我肚子里不是婴儿,而是寄生虫。”“在给别人泡茶时,你会把漂白粉放到茶里吗?你会给别人下毒吗?你会!”
这些疯狂的想法,每天都可能会侵入强迫症患者的大脑中。这是强迫症最重要的特征和诊断标准之一——强迫性思维。
常见强迫性思维:1. 怀疑:对已经完成的事情的可靠性不确定(比如门窗真的关紧了吗?)
2. 回忆:不由自主的反复回忆以往的事情,即使一些很小不值得回忆的事,但仍挥之不去。
3. 担心:一种不必要的担心(比如出门会不会被车撞?)
这些念头总会以一种具有威慑力的口吻、不断地告诉你,周围有危险(哪怕这些危险并不存在),它会唤起患者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为了解决这种痛苦的情绪,患者会反复做一些避免危险发生的事情,这就形成了强迫症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和诊断标准——强迫性行为。
常见强迫性行为:
1. 强迫检查:可能是由于患者强迫性怀疑或强迫性担心,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紧,天然气或水是否关好,做的事是否精确完美?
2. 强迫洗涤:患者总觉得自己或周围的东西脏,而进行反复的洗手,洗涤衣物或擦洗家具等。
3. 强迫计数:患者不受控制地计数,如数楼层,阶梯,地板砖数,达到自己期望的数值后,才能开始做其他事情,一旦被打乱或不能完成,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4. 强迫仪式动作:患者做事必须按照自己特有的行事顺序或模式进行,一旦被打乱,就必须重新再做一遍为止。
注意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它需要经过精神科医生的综合判断才能确诊,不能仅仅根据几个“强迫症状”就判定为“强迫症”。
03 摆脱强迫症的控制
一旦确诊为强迫症,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例如,暴露治疗等)和森田疗法等。
暴露治疗:指让患者逐渐地和反复地暴露于引发强迫观念、行为的事物面前,同时禁止患者采取强迫行为。通过反复的暴露治疗,患者的不适或焦虑情绪将逐渐消失,让他们明白强迫行为并不是减轻焦虑、恐惧的唯一途径。
森田疗法:强调患者对症状“接纳客观、为所当为”,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现实,不强求改变。学会接受症状,不予抵抗的同时,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治疗的路是艰难的,但值得。
任何一种疾病的命名,都是为了让我们透过这个名词关注到背后具体的人,而不是用来消费他们的痛苦。